发布日期:2025-07-25 06:47 点击次数:190
参加腊月,青岛的室外已是冷气逼东谈主。周边春节的数九冷天里,旧村阅兵回迁的住户是否住得暖、住得好?记者从青岛市区开拔,沿滨海公路,一齐驱车来到城阳区,探望回迁专家,听他们文告腾达存。
穿过工业区,拐过一群平房,一派当代化的新住户小区出目前目下,那即是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谈后海西社区。记者跟班社区干部走进小区,见到干净整洁的大院里,有住户正在暖阳下聊天。
一跨进18号单位楼大门,就看到小区张贴的网格服务栏,上头印有网格服务东谈主员的关连信息。除了网格长和网格员的电话和责任除外,下方还印有片区警长、电力服务员、物业管家以及供暖、燃气和水务的电话,便捷住户忖度。
很快,电梯来到15楼。叩门进屋,记者见到了60岁的矫学林和王训华老两口。
矫学林(右)和王训华在新家合影。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
一提及新屋子,他俩就笑得合不拢嘴。2024年7月,他们搬进了位于后海西社区的旧改回迁房,行将在这里迎来乔迁新房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。
走进矫学林配偶90泛泛米的新房,进门的墙上挂了两幅红彤彤的祯祥福字,这是他们非凡从老屋子带来的念思。冬日的阳光照进客厅,窗明几亮,一行绿植整王人摆放在阳台上。室外天寒地冻,但屋里却暖意完全。
两口子的上一套屋子,是1984年盖的平房。“水龙头晚上不敢拧紧,惦念夜里冻上,于是就半开着。第二天一早,水龙头下时常挂着长长的冰锥。”王训华回忆谈,平房里最难受的就是冬天,但搬进新家后,小区相聚供暖,白昼还得略略开点窗散散热。
“男儿、儿媳还给添了个小孙女,40多天了。”乔迁新房、添丁入口,新房里的第一个春节让矫学林一家特别期待。
王训华在新家阳台打理盆莳植物。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
在刚刚曩昔的2024年,城阳区共有纸房、东大洋、西宅子头等15个回迁社区交房,1.6万余户住户圆了“新房梦”。
在城阳区河套街谈西河套社区,住进新房的吴元胜、刘玉卫配偶很昂扬。“以前住平房时,冬天太冷,不敢洗沐。目前住进了新房,不仅屋里热烘烘的,洗沐亦然思啥工夫洗就啥工夫洗。”吴元胜说。
2024年10月,吴元胜一家搬进了120泛泛米的新家。记者在吴元胜的新房里看到,窗户、茶几、橱柜在主东谈主的全心呵护下,格外整洁;阳台窗户上还贴着“出幽迁乔”“暖居如意”等祯祥贴纸;阳台边缘里,整王人摆放着印有“笑口常开”“大吉大利”等字样的食物大礼盒。
“这些吃的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年货。这是咱们在新家过的第一个春节,得好好庆祝。”刘玉卫说。
吴元胜在新家擦玻璃。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
旧改回迁,不仅改善了住户的居住环境,还给好多住户提供了家门口劳动和参加文化行为的契机。
30岁的柳欣家住城阳区红岛街谈宁家社区。2022年底,她成为宁家社区物业公司的又名客服主宰,认真服务社区住户,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。
柳欣的母亲韩好意思玲是宁家社区老年大学的又名“任课诚笃”,乐不雅的她平时就心爱唱歌跳舞,如今在老年大学带着一帮“老伙伴们”唱唱跳跳,还和专家一齐学习传统文化课程。“畴昔我还思学萨克斯,和专家一齐学新跳舞,学更多真谛的东西。”韩好意思玲说。
旧村阅兵、安置房成立是紧要的民生和民气工程,一砖一瓦关系着老庶民的亲身利益。城阳区住建局副局长杜秀东说,自2022年实行城市更新成立三年攻坚步履以来,城阳区累计回迁社区42个,3.1万户、10万住户喜迁新房。(记者王凯、吴书光)